第77章 (5)

上一章 【文学名著】
→ ↑天堂谷↑ ←

身卫河取名卫县,设对外港口,主要开发这里的海盐朝南北输送。

太上皇和范大人他们激动的捧起这里的海盐,俱是心花怒放,笑容满面。

自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产盐的卫县,盐质优味纯,颗粒细小均匀略呈球状,流动性好,品质纯净、干燥,洁白如雪。关键是直接晒盐没有成本,方便简单。北方沿海一带晒盐,养殖海物,开展对内和对外的商贸,繁荣之日不远矣。

所以,大宋如何能没有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又如何能不回归到汉家怀抱?不说上了岁数的老人家,就是不断涌进燕京的年轻人,望着一张张熟悉又生疏的汉家同胞面孔,也是感慨万千,被分开了一百多年,终于团圆。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他们在进入燕京城的时候,君臣加上宫人等等几千口人,一起哭的稀里哗啦的。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仁宗,被逼无奈之下选了嗣子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然后嗣子也就是英宗本身无法服众,其他的宗室不服闹事。曹后、大臣们包括仁宗临终前留的密诏大臣一起维护,让他坐稳了皇位。结果,英宗一上台就要给他亲爹上尊号。

当时曹后彻底懵了。她还没死,大宋就要有两个先皇?据说英宗的老婆是曹后的堂妹还是外甥女,也就是高滔滔,从小没有母亲被曹后养大,婚事也是曹后给办的,虽然曹后有私心。结果这夫妻俩都直接和曹后闹掰。所以不管高滔滔被后来的保守派文人怎么夸类比女中尧舜,怎么作风简朴等等,后人对她的评价,就算不看她的保守懦弱、目光短浅,直接熄灭了大宋改革的火苗等等,也对她好感不多。

宋朝小报比较出名哈,那个时候已经有小报,新闻的称呼。专门写谁谁家**,有专门 的狗仔队伍。后来写抗金之类的。

大宋的船在当时的世界非常有名,光船只出口每年就能赚很多外汇。而且有些技术,在现在看来也是很先进的。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煎饼果子五加皮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99 章

官家生怕亲爹哭的太激动,确定他身体无恙后才放心的回去骑马。圣人和大公主好不容易把太上皇后哄好了, 结果他们进到城里看到燕京城中央高高竖起的玄武碑, 官家竖起的大宋第三座玄武碑,又齐齐哭了出来, 一个个又哭又笑的。

只因为那只小玄武看起来懒怠又可爱灵性, 和官家特别像。

太上皇哭哭笑笑的,接过帕子擦了擦眼泪红着眼睛对儿子说道:“当年太=祖皇帝之所以把玄武定为至尊供奉,然后大宋人一直崇玄武,拜真武大帝,就是因为玄武主杀伐, 是水神、司命大神,更是北方大帝。”

而大宋的北方有燕云十六州,所有的大宋人,几代的汉人, 做梦都想着征讨、收复的燕云十六州。

官家明白爹爹的意思。同样看着那只惟妙惟肖的小玄武心生欢喜的他, 抬头望“苍天”,眼神儿疑惑。

“苍天”无言。官家也沉默。

范仲淹大人和包大人擦擦眼泪,对视一眼, 有了决定。

庆和元年,崇天历十二月初十这天,钦天监选的好日子, 刚刚喝完腊八粥的官家带着人马进驻燕京城,燕京城正式成为大宋的都城。

寒冬腊月的燕京山寒水冷、朔风凛冽。放肆、粗犷的西北方尽情的嘶吼着,想刀子一样的猛刮人冰冷的面颊。辰时的时候太阳偷偷冒了一个头就被大风吹进厚厚的云层里。

它好像是要把天地都翻个跟头, 好像是要把往年人们所有的眼泪和酸苦都吹走,一整天都这样呼啸不停,不停的发出尖利的叫声。高高的蓝天上,终于升吊起来的小太阳好像一颗鸡蛋黄一样,淡淡的光芒让人感受不到一点儿温度。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空气干燥寒冷,地面好像要被冻出裂缝来,新老燕京人,各族的燕京人,穿着厚厚的棉大衣、皮袄子,感觉自己的心热乎的好像在炎炎夏日。

激动、兴奋的无以复加的燕京人杀猪宰羊、载歌载舞的欢庆,鞭炮声、欢笑声响贯天空;同样觉得心里热乎乎、暖烘烘,开心感慨的无所适从的太上皇等人,在稍稍缓一缓情绪后,终于开始面对现实。

从千年前的半地穴式冬季取暖“烟道—火墙式”设施,到唐朝的北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再到现在的北方人“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火炕自然是北方人的冬季必备。

奈何刚刚从汴梁来到燕京的他们,有不小的一部分人不适应火炕的燥热。

太上皇临时住处的偏殿里,一家人简单的用完晚饭后,因为到了北方实在是太冷开始用官家最爱的软椅子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领着官家小两口边喝茶边聊天。

屋子地下原本就有火炕,进入十二月就开始烧去湿,所以此刻偏殿里是温暖的很。抗寒的官家早早的脱了他的小棉衣,手捧着沉香茶,和犹自穿着薄袄子的亲爹娘、小媳妇细细的解释。

“宫殿的形制暂定的和这个行宫一样坐北朝南,外围多加几道宫墙。内围根据冬、夏季的日影变化,夏至前后屋檐遮荫,冬至前后室内充满阳光,也有利于照明。此外在每一座宫殿的每一道墙壁加大厚度,增大冬暖夏凉的效果。”

“只是不管怎么想方设法的建造,基本上都会用火炕暖冬。孩儿打算在地下挖火道、设灶炕,室内用砖砌火炕与火道相连。蜈蚣形状的烟道埋在地下,热气循环通畅,顺着夹墙温暖各个大殿。这样冬天的时候整个皇宫都是温暖如春。”

圣人细细的琢磨,明白后眼睛亮晶晶的,笑意融融,“把烟道埋在地下,上面铺地砖或者炕床,这样一来整个皇宫都是连通的烟道,就和汴梁的宫殿一样的感觉,也不会有直接睡炕的燥热或者湿热。”

“这想法好,我倒是觉得我们可以借此在宫里,在冬天的时候种种菜、养养花。”

亲爹娘对视一眼,也觉得可行。

“确实挺好。做如钟站如松,该有的礼制不能变。儿媳妇提出的冬天种菜的主意也挺好,给偌大的皇宫铺建一个整体的地热,每天光炭火钱就不少,要尽可能的节俭。”太上皇对于他们考虑的这般齐全很是欣慰。

太上皇后则是比较关心家人的健康问题,“冬天要保暖那就必须是不通外头的寒气,不通外头人就窝气,偶尔出门的时候冷热一起刺激,他们刚从南部来,不说上了年纪的人受不住,你们年轻人也要注意保养。”

说着话,亲娘看了一眼没穿厚棉袄的儿子,“过两天让太医院研究研究,怎么降低做火坑窝出来的燥气。”

圣人捂着嘴笑;真心不觉得自己需要穿那么厚的官家也懒懒的笑。他捧着茶碗喝了一口,放下茶碗笑眯眯的说道:“嬢嬢放心,除燥热的这个事儿孩儿想过。”

“欧阳修和王安石他们在找避暑之地的时候,找到了几处上好的温泉之地。孩儿打算建个小庄子,爹爹和嬢嬢冬天的时候去泡泡温泉疏散疏散筋骨,再让人按按。太医院已经在配置适合外用,搭配按跷的润肤膏脂。”

太上皇闻言眼睛一亮,语带兴奋,“皇儿的这个想法好。冬天泡温泉确实是最好的解乏方法。前两天范仲淹还在说燕京的香池子没有汴梁的多,禁军的人不能像在汴梁一样经常泡澡。可以把这些温泉池子好好的建一些香池子出来。”

太上皇后眉头微皱,不大乐观,“是不是都被世家大族提前圈了地盘?私人庄子要有,香池子的地盘也要留出来。”

“没。”官家眼见亲爹也眼露不满,立刻开口,“避暑之地和温泉之地,目前都没有公开。孩儿和几位大人的意见是先统一规划。当然,留了几处地方出来做私人庄子。地方很大,够建很多庄子,爹爹和嬢嬢不用担心。”

“那就好。”太上皇叹了口气,“燕京不像汴梁,有水的好地方也就一个西郊。再怎么种树养护水土,还是风沙大。这个整体规划,用水,排水等等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考虑齐全。”

官家和圣人乖乖的点头;太上皇后喝了口沉香茶,也是感叹,“眼瞅着,燕京城将来的人口,要比汴梁城的还要多。”

“一百多万人的衣食住行,不容易。皇儿和王安石他们说,我们的皇宫不着急,慢慢的建就是。这个行宫并不比汴梁的皇宫差,住着挺好。”

“好。”官家满口答应,他也觉得这里挺好,奈何那些人一定要建一个合乎规制风水的,属于大宋的皇宫出来。

圣人眉眼含笑,慢声说道:“儿媳也觉得这里就着就挺好,不大不小的,一家人住着正合适。挨着西山,有湖有溪,到了夏天不想跑远,可以直接在这里临时避暑。”

“儿媳说的有理。”对大臣们的想法心如明镜的老两口并不想和单纯的孩子们多说,开心的和他们聊起腊月里要准备的各个节日。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准备门、户、天窗、灶、行五家神的大腊祭,从腊八开始祭祀祖先诸神,供物丰盛,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祈祷虔诚,名副其实“一年之大祭”。

老百姓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皇家一家人当然也是。

而且他们还要比其他人过的更隆重正式,再加上今年是官家的庆和年元年,是大宋迁都燕京的第一个年。腊八节在船上过了,到了燕京后就是各种倒腾收拾,下面的几个节日自是要好好正规的过。

腊月十九开始各衙门停止办公,大宋的百官开始休假,各部院官员都邀请同僚欢聚畅饮,早已经开始了腊市的燕京城里更是被带动的热闹非凡。

街头巷尾到处是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等等小年物事,过了二十日以后,又开始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草炒豆等物,为小年“祭灶”做准备。等到二十五日以后,卖芝麻橘、松柏枝等物,为除夕之夜做准备。

各家年货铺子都是货物齐全、琳琅满目,价格也相对的比平时涨高。腊月水土贵三分,但也挡不住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尤其是燕京人准备过腊月节,喜迎春节的冲天热情。

官三民四船五,作为官家的小年自然是在腊月二十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官家按照老规矩给在人间资格最老的灶神上贡,陈列鼎俎,设置笾豆。

“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腊月二十四,太上皇后和圣人亲自领着宫人过大宋人比前人更讲究的“扫年”--扫门闾、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以祈新岁之安。

“烧田蚕”、“做豆腐”、“糊窗户”、、、,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宫里头不管是南北方的规矩统统都过。圣人亲自出宫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熊熊燃烧,预兆来年的大丰收。

二十六杀年肉,二十七做大集,二十八把面发···。转眼间官家就过完了他的春节,迎来了他庆贺二年元旦的大朝贺。

作者有话要说: 香池子,澡堂子。

第 100 章

大宋建国一百多年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收复燕云, 统一南北, 今年作为定都燕京的第一个大朝会, 一年之中规模最大、仪式最为隆重的朝会, 自然是描金重彩朝代的奢华,万民同福的盛典。

本来就因为大宋诗词书画各种文明而被其他各族各国封为“高贵人、优秀人”的大宋人,现在更是一个庄严威武可不范的形象。以前的汴梁是“万国舟车会, 中天象魏雄”, 现在的燕京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千官望西山, 万国拜燕丹。

官家大开明堂受朝贺,诸将剑佩鸣相磨。各族各国前来朝贺的人自然是希望“才艺咸第一,撰刻留山阿。”

使臣站班, 百官齐列,雅乐频奏, 仪仗威严。一大早爬起来, 一身儿冬季的十二章祭祀大裘冕服打扮的官家,领着众臣属顶着天寒地冻一起祭祖祭天,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在腊月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月里,大宋各个地方都弥漫着一股节日的味道。辛劳了一年的人们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老百姓的幸福、老百姓的满足在这一幅幅过节的静态画中无声的蔓延开来, 他虽然被各种祭祀宴会弄得筋疲力尽,却还是很欢乐。

所以尽管他知道他亲爹做了一辈子皇帝也没正式的祭天过几次,知道礼部官员是故意“折腾”他, 他也没有生气,耐着性子完整的走完了整个祭祀过程。

礼部官员,太上皇是书生,不能比。官家这般俊俏英武、年轻有为,当然是要多亮亮相。

元日大朝贺--源于千年前的朝贡制度,不光是祭祖祭天,还是朝廷通过贡物和朝觐的方式来规范朝廷与地方、宗主国与藩属国关系的一种礼仪。祭祀过后,文武百官、各藩属国来使回去沐浴更衣,准备向官家拜贺新岁,呈报大帝国这一年来的政绩、成就。

申时四刻,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的燕京城,林寒涧肃、滴水成冰,一眼望去全是冰天雪地;尚且带有辽域风情的行宫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温暖如春的大殿里,庄严肃穆的礼乐中,辉煌隆重的朝贺大礼依照流程走完,同样沐浴更衣换了一身儿通天冠朝服的官家慢吞吞、懒洋洋的宣念元日诏书,赐柏叶、饮椒柏酒。

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和大西北,自我感觉底气足足的大宋群臣和倾慕汉家文化,仰慕大宋人的各国使节一起,高声唱诵着盛唐气象的“飘飘萦内殿,漠漠澹前轩。圣日开如捧,卿云近欲浑”,欢欢喜喜的宴乐共舞。

整个大殿里的气势恢宏欢庆。完成了腊月正月的祭拜祈福、迎春贺岁,自觉完成了“官家任务”的小官家端坐在龙椅上,自顾自的笑的欢喜愉悦,一边看着殿里众人的表演,一边细嚼慢咽的用着他的晚饭。

宫廷艺人卖力的表演各种民间百戏,群臣轮番上演文戏、武戏,所有人都沉浸在发自内心的欢乐喜庆中。领着家人自在过元旦,在外头与民同乐看相扑、摔跤的太上皇,也突然来凑个趣。

他老人家让人把当年太=祖登基为帝的那年春节演奏的“松石间意琴”从仓库里抬了出来助兴。外涂掺有鹿角粉、朱砂、金、银细粒的大漆的名琴,因为它精致考究的匠艺和曾经的历史愈加珍贵无比。

宫廷艺人用它演奏的乐曲让文武百官啧啧称奇,官家听着也是深感惊喜。

酒酣七分,夜幕降临。大宋的元旦之夜开始,燕京城里张灯结彩,亮如白昼。大小彩棚、舞场歌馆都是车马来往的络绎不绝。各条街道、各个店铺,各种五花八门的“关扑”活动迫不及待的上场。

“关扑”只在这几天合法进行,所以每年各地方都是人山人海的拥堵不堪,今年有各地提前汇集燕京的参赛人员参加,燕京城里更是沸反盈天的闹腾。士庶人家、富商人家的男子女子一伙儿一伙儿的入场观赌,入店饮宴。

官家抱着小媳妇睡得香甜。

第二天,太阳光疏淡的完全感受不到,小北风刺骨的冷。过完了腊月节继续过正月节的大宋家家户户,照样开开心心的早早起来梳洗打扮,穿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的相互祝福、把酒相庆。

头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和展裹金带如汉服的大辽正副使节,今年没有去拜会燕京的任何一家寺庙,他们选择和官家一起--玩滑冰。

滑冰,是官家认为最适合他犯懒的活动。和小媳妇坐在滑板里,用内力驱动滑板在冰上飞驰,听着小媳妇美妙的笛声补眠,美哉壮哉。

美美的睡了一觉的官家在午时的时候被圣人唤醒,脱掉雪衣进到临时搭起的大帐篷和其他来滑冰的人一起用过节的素饼,喝辟除疫疠之气的煎术汤,分食“柏一枝、柿一枚、橘一枚”,是为一岁百事吉之兆。

辽国正使萧兀纳瞅着机会上前,行礼问候,“官家大安,圣人大安。”

圣人笑着回道:“萧将军安。”

办完了腊月,正月的各种大事儿准备开始“休养生息”的官家,迷瞪着的眼睛微微睁开,笑容懒怠喜庆,“萧将军请讲。”

萧将军瞅着官家--汉人口中标准的三庭五眼,尤其是一双天生带笑的大眼睛,长的恰到好处的小卧蚕,看着就让人觉得亲切讨喜。此刻眼睛睁的圆圆的笑起来,更是有一种眉目含情、“深情无限”的纯真无辜。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萧将军在心里感叹一声,直奔主题,“敢问官家,官家要北边那块避暑之地,是要修建避暑行宫夏天去那儿常待?”

“应该是。燕京的夏天干燥、闷热,时间又长。呆在西山的行宫还好,如果他们把皇宫不建在西山,我估计一家人都待不住。”

萧将军明白,讲究衣食住行的大宋朝野要新建皇宫不过就是做个样子,同时也有让官家带头在燕京“大兴土木”的意思。

“要了这块地,就不会要其他的吗?”萧将军关注的是,越来越富裕的大宋在要了这块地后,会不会食髓知味的继续“买地”?

官家大度的笑,没有计较萧将军“不合礼制”的问话,“应该是。”顿了顿,他又忍不住点了一句,“萧将军要担心的,是和辽国接壤的北边和东边,还有辽国境内。”

“官家大善。”萧将军因为官家的胸怀又在心里感叹一声,满是感慨的说道:“福兮祸兮。若不是官家一番神威打下来西北又决心收复燕云,导致几位大奸臣提前暴露出来,估计现在辽国内部更乱。”

“太平日子久了人自然就懈怠,滋生各种外忧内患。”官家也是小感慨,这样被魔神诅咒般的发展,好像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都躲避不了。

他这一路北上,已经稍稍感受到大宋各地蔓延开来的这股子盛事到来,尽情享受的气氛。若不是因为儒家改革引发的腥风血雨还没有消散干净,还有宗室改革,开凿运河,等等大事压着,现在大宋人估计也是醉生梦死,越发的追求奢靡享受。

还是那句话,人之常情。

圣人看向官家的眼神儿满满的崇拜;萧将军忍不住大加赞赏,“官家看事通透,行事明白,天下人之福也。”

小自恋的官家感受到小媳妇目光里的“情意浓浓”,小开心;听了萧将军的赞誉之词,小骄傲。

“身为官家,自当为万民谋福利,兴智慧。”官家学着亲爹的语气表情,有模有样的说道。

“燕京的国子监、太学都在建设,萧某听说开春就开学。”自知国主耶律洪基没有“浪子回头”的那一天,萧将军和各位忠臣良将商议过后,把主意打到辽国继承人的身上,“国主会在开春册封小王子为太子殿下,亲自送王子来燕京进学。”

“还请官家和圣人关照一二。”说着话,萧将军就站起来,躬身弯腰,双臂并与右肩行礼。

圣人瞳孔一缩,看向官家的眼神儿透着询问;官家想着他亲爹心里对耶律洪基的那“一丝丝”关心,对着小媳妇轻轻点头。

惊讶于辽国人居然想着把他们唯一的继承人送到燕京还托付给他们,圣人虽然不明白官家为何答应下来,还是收敛表情,开口对着犹自弯着腰的萧将军说道:“衣食住行方面,请萧将军和辽国的大臣们放心。安全方面,我们也会尽力。”

“谢官家和圣人大恩。”萧将军直起身,语气严肃,满脸感激。

圣人微微笑,出言提醒,“开春就开学的国子监和太学,新学院,尤其是幼学,都只是暂时搭起来的帐篷墙院,地方简陋,请给小王子多准备准备。”

“正式的学习地方春天开始建造,目前已知的,高丽、倭国、交趾、大理等等包括喀喇汗王朝都会派宗室子弟前来。最好给小王子带几个伴读。”

萧将军神情一整,又是躬身行礼。高丽、倭国、交趾、大理包括南边的印度这些国家的文人僧道喜欢来大宋求学拜师他知道,可是从来不和大宋打交道的喀喇汗王朝,辽国的世仇国家,也派宗室前来进学,他们确实是要特别关注小王子的安全。

“谢圣人告知。”萧将军端起茶碗,“以茶代酒”,恭敬的敬一碗。

三个人捧起碗,安静的喝完这碗沉香茶。萧将军想起来他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求得大宋在辽国开作坊,再次开口,“敢问官家,大宋的作坊,可否在辽国境内开办?”

官家和圣人怔楞,看向他的目光带着询问。

萧将军因为官家和圣人一致的动作,忍不住笑出来,“说起来这个事儿,萧某确实觉得难为情,可是却不得不张口。”

“官家没登基以前的大宋,繁华先进的各项文化礼仪,是各族人心中眼中的上邦大国,是他们最想去的‘幸福天国’。不光是让我们的国主“恨不生为南地人”,周边各族各国的小伙子想朝大宋跑,小姑娘都想嫁大宋人。”

官家和圣人一起骄傲谦虚的笑;萧将军望着他们眉眼间明显的“稚气”,把“嫁不成就想方设法的借种生子”咽回肚子,继续解释,“现在的大宋在官家的带领下,富裕开放的生活,远通五洲四海的贸易,更是红火的让人眼睛发热。”

所以你们也要办作坊,做贸易。恍然明白的官家和圣人都是眼神儿带笑。

萧将军也开心的笑。如果说以前大宋人做商贸,造大船有丝绸之路不通,不得不朝海外发展的原因,现在却是不光通了丝绸之路,海外贸易还更加的兴旺,各项技艺对比以前是突飞猛进的大发展。

“我们想着,大度的官家一定不会介意让其他国家的人搭搭春风,就厚着脸皮前来求助。”

进来续茶的小李子听了这半句忍不住乐呵,圣人忍不住乐呵,“大度”的官家懒懒的笑,满口答应,“办作坊是大好事。萧将军尽管去找王安石、苏轼谈,具体的安排我明天上午会通知他们。”

“谢官家。”萧将军激动的站起来行礼,坐下后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兴奋。

官家因为他的高兴也高兴的笑,正好朝臣都在发愁大宋人手不够的事儿,“萧将军应该已经知道大宋要在北方建港口的事儿。原来上京到燕京的陆路都修得很好,货物的运输应该不是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关扑”,也就是赌博。借种是真的。很多外族女子都喜欢在婚前和汉人生孩子,她们的父母在给女儿议亲的时候,都会说,我家的孙儿是宋人家的,特别自豪。只是当时的宋家汉子更自豪,蛮夷之女子,如何碰的?所以借种一事也一般是在大宋的边区穷家,没有流行起来。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感慨:“直至11、12世纪以前,中国人并未显示商业上的才干。但打那(宋代)以后,经商能力便成为中国人最卓越品质之一。”

历史上大宋的贸易,一直到非洲,欧洲。现在非洲还有出土的宋朝钱币。而且宋朝人是走出去的,不是封闭的接受。他们到了非洲,还写了游记。当时的宋朝人每到世界各地必然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宋朝人到高丽,“是宜高丽人迎绍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也!”,宋朝人到印尼爪哇、苏门答剌二岛,“中国贾人至者,待以宾馆,饮食丰洁。”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彩虹糖 2个;大梦犹觉醒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01 章

“官家大气魄。”萧将军对于官家这番开创盛世的盛世的大气魄非常敬佩, “辽国境内的道路官家请放心, 吾等会尽量修建。”

反正国库里的银子他们不花, 也会被国主拿去建寺庙养僧道, 还不如他们拿来给老百姓做些实际的事儿。

三个人又细细的聊了一会儿,包括辽王后、王叔、郡主都会跟来拜见上皇和娘娘、官家和圣人的大致行程安排。

申时的时候天气开始阴沉,看着好像要是起大风, 官家和圣人结束游玩回到行宫, 圣人自去研究她马上要开始的“小报”事务,官家派人通知王安石和苏轼明儿上午过来一趟,再做到书房写总结。

把他从汴梁出来, 北上的一路上见过的,听过的,加上最近因为寻找新思想翻阅各种典籍获得的各种知识, 综合起来认真的整理,简单的做了一份大宋的各行各业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方向的总结。

首先是城里的各个作坊, 从糖果点心到衣服冠帽、家用什物、笔墨纸砚、建筑用料以至妇女装饰品、儿童玩具等等无所不有。其中造纸、制墨、制糖、制瓷、制陶基本属于各地方上的商人世家世代相传的手艺。”

官家重点把这些作坊中的分工协作点出来, 比如制饼作坊,按挤、卓花、入炉、、、。这样会节省很多人手, 加快做事的速度。

其次就是从事宫廷的用具、服饰、器物的生产和供应,并涉及军需、营造等事业,属于百工的事务。这些传统的官办作坊, 尽管有朝廷的垄断和掌控,但是不妨碍民间也有类似的私办作坊,而且私办作坊的技艺非常的高超, 做工比官办作坊精细。

比如造船,船体的平衡技艺平衡舵,桅杆借用风力加速的技艺风力循环杆等等,私办作坊做的都比官办的好。其中的原因需要细究。

再次是乡间的各种家庭小作坊,他们主要做的是各类布匹和各种家用品。这一部分基本上不会有变化···。

正月初三这天上午,其他人还沉浸在春节假期中,官家用过早膳后,和负责大宋商贸之事的王安石、苏轼聚在一起,立求在辽国使者离开之前,把作坊扩张的事儿说清楚。

温暖如春的文心殿偏殿,官家等他们都看完了总结后,首先开口。

“朕的想法是,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土地的人工以及农忙农闲带来的流动性的、季节性的人工,他们基本上都守在各个城池的桥市街巷口会做些补锅、修鞋帽、修刀剪、、、的活计。可否考虑统一的管一管,顺便解决大宋作坊人工的月银补贴,生命、健康保障问题。”

王安石大人眉头微皱,“官家说的这些杂货工匠,在桥市街巷口罗立会聚,候人请唤,微臣也考虑过。他们手艺合格,做事勤劳实在。如果作坊能够给这些人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他们就会成为固定的作坊人手。”

“但是一旦朝廷要求作坊给人工加月银,估计会引起作坊主的不满。”

“官家的意思是通过办作坊的地点偏移来降低成本?”苏轼大人想到官家在总结中提出来的,在挨边的或者交通方便的辽国境内开办作坊的事儿,大体的明白过来,“可是这样一来,于运输上的花费需要做具体的核算。”

“目前的作坊建造,会逐渐的朝沿海地区或者靠运河的地区偏移,大方向上无法改变。微臣的建议是,既然辽国的用地和人工价格有优势,辽国人也支持,我们不若发动大宋的商人到辽国办作坊,先把东西卖给当地人以及周边地区。”

官家和王安石大人一起看向苏轼大人,苏轼大人一脸纳闷的看向他俩。

“苏爱卿真乃宰相之才也。”官家满心的佩服。

“王某佩服。”王安石大人发自内心的感佩。

苏轼大人谦虚的笑,官家和王安石大人对视一眼,默契的想到一句话,“苏爱卿/苏大人真乃大奸商也。”

此事解决,君臣三个人接着讨论。苏轼大人针对官家在总结中提到的,官办作坊对比私办作坊的缺点,沉思片刻有了个小想头。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宋穿之懒皇帝》新章节尽在“言情中文网”,如遇小说章节不全,请退出百度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