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误会,这都是误会(续)

上一章 【文学名著】
→ ↑天堂谷↑ ←

数日后,琅铘港,数艘海船缓缓驶入港区,其样式和港区里停泊的船只有些不同,许多人一眼就看出这几艘船不是青、徐沿海地区的海船。

这些海船的尺寸不小,看样子不是百济、新罗或者高句丽的海船,因为对方还造不出如此之大的船来。

联想到如今东南风大作,港区内许多有见识的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那就是这些海船来自南边,很南的南边。

会稽一带的海船,不是这种样式,所以这几艘船应该来自更南的岭表沿海地区。

想到这里,许多在港区采买海产的商人,机灵些的就赶紧往市舶署而去,要在那里“拿号”,和可能来自岭表的海商做买卖。

自从朝廷设置了市舶司,而市舶司在琅铘港设胶州市舶署办理市舶事务,琅琊港的规矩为之一变,渔霸消失,所有买卖都得在市舶司的见证下进行。

所以每一艘入港的海船,都要在市舶司那里办理卸货事宜,清点货物并估价,缴税之后才能售卖货物;而想要接洽买卖的客商,就得在市舶司那里“拿号”并登记,然后才能和船家谈买卖。

不许强买强卖,不许胡乱插队,交易结束,买家要根据交易额缴税,然后可以将货物转售外地,赚取巨额利润。

市舶司的建立,为青、徐沿海的几处海港带来了新秩序,许多人都从这个新秩序里获得好处,所以遵守这一秩序的主动性还是不错的。

对此,刚抵达琅琊港的岭表海商冯德郎也深感颇有必要。

他作为广州市舶署登记在册的海商,有着特制令牌和通行公文,船上货物盖着广州市舶署的印鉴,所以在琅琊港办理手续时很便捷,税费还打了八折。

办理完相关手续,冯德郎让随从处理相关事宜,自己则于迎上前来的故人马欢寒暄起来。

马欢两年前到过岭表广州番禹,和冯德郎打过交道,马欢在番禹呆了一年,双方时常碰面,如今在此重逢,真是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马欢是黄州人,为东家雇佣做了大掌柜,虽然东家不是“那一位”,但他依旧混得风生水起,因为“那一位”总是照顾自己人,许多黄州及附近州郡的大户们都赚得盆满钵满,连带着掌柜们都发达起来。

而如今,在胶州市舶署内,两个自己人开始攀谈起来。

不是本地人却是东道主的马欢,还没来得及为远道而来的冯德郎接风洗尘,就开始回答对方的问题。

冯德郎此来胶州,很不容易,从番禹到琅铘港,至少上千里的海上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更别说前不久那一场大风暴,差点就把冯德郎一行给“全灭”。

航海就是这样,风险高但收益也高,冯德郎如今急着问问题,是和马欢谈一谈冬天的“北冰南售”项目。

因为冰块,在岭表交广地区真的大受欢迎,以冯德郎为首的海商们大赚了一笔。

物以稀为贵,在气候炎热的岭表交广,甚至更往南的林邑国等地区,人们从来就没见过冰,而去年冬季从河南地区采集的冰,运到岭表地区之后,在今年的炎炎夏日里,发挥了神奇的降温作用。

冯德郎出身高凉冯氏,知道冰块为冼太夫人消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几位族里长老,同样得冰相助,在夏天没那么遭罪了。

不仅冯氏,还有泷州陈氏、钦州宁氏,以及一些酋帅们,都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冰带来的凉快,更别说各种新奇的冰镇汤饮,让人喝了欲罢不能。

而冯德郎做买卖常驻的林邑国,国王和权贵们享受到冰的凉快之后,已经离不开这神奇的宝贝了。

所以,岭表各地豪族、大户,对于冰的需求暴增,大家纷纷开挖可以大量藏冰的冰窖,就等着冬天南下的海船,为他们送来神奇的冰块。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逆水行周》新章节尽在“言情中文网”,如遇小说章节不全,请退出百度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