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木匠皇帝107

上一章 【文学名著】
→ ↑天堂谷↑ ←

秋天到了的时候, 朱由校将神宗送去定陵,将其与原配皇后孝端显王氏合葬、还将光宗的生母孝靖皇后迁葬去定陵。

然后赶在十月底将光宗落葬在已经完工的庆陵, 同时将孝元皇后郭氏迁葬到庆陵, 并将朱由校这原身的生身之母孝和皇后王氏也一并迁葬庆陵。

庆陵原是代宗朱祁钰为自己准备的寝陵。英宗复辟以后废他为王, 在他死后将他按亲王的规格安葬。代宗在天寿山已经施工过半的寝陵就被废弃扔在那里了。

去年初秋光宗登基一个月就驾崩,其寝陵根本没有选址。经内阁与六部商议后,朱由校也同意复建庆陵。因为有宫里减员派过去的八、九万的太监做劳工,还有春天从潞简王寝陵拆下来的现成材料, 庆陵的建筑速度超过了既往的任何陵墓的。在选定神宗落葬日子的时候, 庆陵基本就在收尾了。

朱由校带着朱由检、还有三位年长公主、在京的所有宗室、朝臣把光宗送去庆陵回来, 那些降爵的郡王等都立即告辞要回去。朱由校也不再留他们了, 只是告诫他们以后不能再不把国法当回事儿了, 遵纪守法的话爵位是一代代地递减, 不然就是直接除爵了。

吓得所有人赶紧信誓旦旦地向天子保证,再也不会做违法之事, 然后匆匆忙忙地逃离京师。

这一年的冬月明显比去年要冷,为了抵御越来越冷的小冰川气候, 朱由校在辽东的时候就打起了露天煤矿的主意。

首选抚顺的露天煤矿,是因为在明代以前, 抚顺就已经有手工开采煤炭的历史。他在离开抚顺与熊廷弼的那一夜长谈, 就是要熊廷弼做好开发抚顺露天煤矿的准备。

留给熊廷弼的那一千禁军, 就是为了准备大规模地开发抚顺的露天煤矿,用来监督俘虏来的女真人和蒙古人。

泰宁侯等人带领的军队用大半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辽东。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俘虏都被驱赶到抚顺挖煤。辽东被劫掳、裹挟跟着女真人逃难的汉人奴隶和平民, 在恢复人身自由后,面对没有收成的这一年,大多自愿到抚顺挖煤,干一天可以领到够五口之家吃一天的粮食。

有了食物,有了可以采暖的煤炭,整个辽东在这个冬天进入了安宁的和平期。

京畿地区早在元代就开始用煤炭,京城里有现成的煤市和煤场。这一年的秋天,宫里又改造了不少的住房,留下的宦官和宫女基本都能住上有火炕或者是火墙的房间。除了一些不能动的全木的宫殿,紫禁城的六部等官衙都迎来了暖和的一个冬天。

煤,成了粮食、食盐之外被重视的生活资料。京师这样的变化,自然也传到了外地官员的耳朵里。

大同卫的地方官很快往朝廷上报了附近的平朔也有煤矿之事。

工部左侍郎王永光在尚书王佐病退以后,成为新一任的工部尚书。在正式成为工部尚书之前,他代理工部事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实际从去年原尚书忙着二帝的寝陵、右侍郎徐光启被天子点过去研发新式火炮,工部的所有事情就由他担纲的。

天子对抚顺露天煤矿投入的精力、追加的开发银两,王永光在刚入秋的时候,就听户部的心尚书汪应蛟念叨了几次。思及天子吩咐工部一定要派得力的主事、去协助熊廷弼开发抚顺煤矿的事情,王永光立即对平朔的煤矿重视起来。他带着地方官员的公文去内阁,与方从哲、韩爌、叶向高商议了一番,然后一起去养心殿见天子。

朱由校看完平朔有煤的报告后,立即很高兴地对阁臣和王永光说“若是平朔的产煤量如此奏章所述,得到不少于西山、抚顺的产量,西北就可以不再用木材烧饭、取暖,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也就好保持了。”

天子从这样的角度看平朔的煤矿,着实是王永光没想到的。

叶向高接着天子的话说“陛下,黄河经潘季驯治河、南流夺淮入海,年年冬季都是河工服徭役劳作之期。今年是废黜徭役的第一年,臣很担心招不到足够的河工。”

朱由校便道“今年让地方官以每日实付工银招河工筑堤,已经严令黄河沿途的各地衙门,若是敢朝治河银子伸手,其全族男丁去做河工十年,都察院已经派了很多御史下去核查,这个应该无妨。”

朱由校停了一下又说“朕前些日子读书,获悉黄河水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有效果,但是下游的堤围越建越高,少不得日后这黄河就会成为地上河。万一那一段的堤坝不是很结实或是年久失修,赶上雨量大的时候,就可能决口。

所以朕以为治理黄河的要点是在中上游,多植树多种草,退耕还林,这样可以保证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不增加下游河道淤堵的几率。

若是有平朔的煤炭能解决西北的燃料,单黄河少决堤一次,省下的就不止几百万的银两。这个平朔的煤矿,你们议议该怎么开发,放去明年工部的重点里。”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彼岸繁花[综红楼]》新章节尽在“言情中文网”,如遇小说章节不全,请退出百度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