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说名句——诗三百(32)从李白“万户捣衣声”看盛唐气象

→ ↑天堂谷↑ ←

脍炙人口说名句——诗三百(32)从李白“万户捣衣声”看盛唐气象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早年开始学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万户捣衣声”时,总觉得夜里“万户捣衣声”声音嘈杂不可理解。如今看来确实有许多原因要这样才合理。

首先,农历七月、八月、九月是秋季,长安“捣衣”应该在七月、八月的月明之时,但即使秋季在长安那个中国的中维度地区白天难免炎热。“捣衣”重复的体力活在清凉的晚上做才舒适一些,何况妇女白天有各种家务。

其次,“捣衣”的发生与古代制衣和洗衣有关。古代权贵用丝织品,有钱人可以有棉衣,普通百姓多用麻衣。捣衣一般可以让麻衣松软。古代洗衣有浆洗一法可以在冬季减免风尘,浆洗也要捶打布料。费力费时的制衣过程经过七月、八月应该完成,九月应该集中运输,到十月天气转寒也应该运到边关发给将士了。

再有,皇家因为“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提倡“万户捣衣声”支援边关,而且皇宫里面宫女同样沿例为边做冬衣为戍边将士“送温暖”。记得看过有人编撰过的姻缘传奇类故事,说的就是宫女在棉衣里面藏诗被边关军士得到后皇帝玉成美事。此类故事就是鼓励人们完成国家任务并鼓舞边关将士戍边。

中国古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矛盾使得长城这样边关防御工程出现,但在唐朝与元朝都不重视长城防御。元朝本身是蒙古族入主中原,所以马可波罗游记也不会提长城这样对元朝无用的工程。唐朝边界线已经推到蒙古腹地,与少数游牧的斗争只能是攻势防御。李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在唐朝没有融合蒙古人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任务。

“万户捣衣声”反映出大唐盛世的社会气象,这是社会整体上下万众一心的一种气势。李白的人文情怀不一定与现实实际相一致是可以被人们释然,但理解当时社会整体形势才能理解这首诗文反映出社会背后的故事是人们要记得的方法。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征尘与三国策》新章节尽在“言情中文网”,如遇小说章节不全,请退出百度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