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桃之夭夭(九)

上一章 【文学名著】
→ ↑天堂谷↑ ←

九、

办好了红契,大伯父不肯久留,第二天一早就跟着去衡州的商队走了。顾岳被留了下来。何思慎本来有事给他办,小姑姑说也不急在一时,先带顾岳到县里的洋装店,照着顾岳带回来的那身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春秋季节学生制服定做了两套,又给他买了新式的衬衫内衣裤袜子皮鞋,从里到外,从头换到脚,顾岳推拒时说起大姑姑的打算,小姑姑一句话就将他截了回去:“这些都是行头,上台唱戏要穿戏装,你到时也得穿这一套武学堂的学生装才像样。”

逛了一整天,小姑姑还兴致勃勃,顾岳已经累到没精神了。晚饭后在院子里打了三趟拳,才算恢复过来。

何思慎和另一位架着眼镜穿着西装的先生,在顾岳刚开始打第三趟拳时就进了院子,站在走廊下看他打完,收了架势,何思慎招手叫他过来,微笑道:“这位是袁致礼先生,我在日本时的同学,最近从长沙回来,是阳县高等小学堂的新任教务长。袁先生奉行蔡元培先生的军国民教育之说,主张自小学堂起,便应厉行不怠,所以新学年始,阳县学堂便要开始军国民教育。仰岳,我有意让你去作袁先生的助教。”

顾岳在何思慎介绍袁先生的时候,微微弯腰鞠了一躬,很快又站直了继续听。听到何思慎最后一句话时,不由得一怔,他只读了不到一年的讲武堂,却要去当先生……这个难免底气不足。

不过,不等他说什么,袁先生先一步说道:“且慢,何兄,你这个外侄,能不能作得了这个助教,还得我先考一考再说。”

何思慎一笑,伸手示意袁先生请便。

袁先生注视着顾岳,缓缓说道:“顾仰岳,你可知‘军国民教育’之意?”

顾岳本能地立正,一边思索,一边朗声答道:“梁启超先生痛感国民未开化之弊,曾作《新民说》,言新国民应有之品性,其中有‘尚武’一条;蔡锷将军也曾于《新民丛报》上发表《军国民篇》一文,认为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以除中国人心人力与国力尽皆孱弱之弊端,以达富国强兵之目标;民国初立之际,蔡元培先生即主张军国民教育,对外则强兵以捍卫国权,对内则强民以对抗军阀。其文虽异,其质则一。皆志在以中国之少年,建造少年之中国!”

袁先生默然良久,喟然叹道:“惟愿你异日无论升沉如何,皆勿忘此志。”

顾岳应声答道:“不敢或忘!”

何思慎笑着拍拍他肩头。

袁先生既已认可顾岳,便带上他一道商量。袁先生道,民国五年秋,省立第一师范即奉教育部令实施“军国民教育”,组织学生课外志愿军,遵部令“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为目标,全校编为一个营,实行军事组织与训练;民国六年十一月时,南北军阀混战,北军败走,南军未到长沙之际,北军溃军王汝贤部败退至第一师范附近,有劫掠学校之危险,当时便是这学生志愿军,联合当地警察分所,以空城计收缴了三千溃军的枪枝,再由商会出钱遣散了溃军。

说到此处,袁先生拍案称快:“都说是秀才遇到兵,有礼讲不清,孰不知这秀才成军之后,又岂是草莽军阀可以相提并论!”

何思慎大感兴趣:“这学生军的指挥官,料来也是学生,莫不是读过武学堂?”

袁先生笑道:“哪里读过什么武学堂,孔校长说这学生也就是在辛亥年光复之际当过半年兵而已,当时还是学生志愿军的一个连长。孔校长本来已经打算带着全校一千多师生躲到山里去的,这学生主动请缨上的阵。这事过后,一师还传出句话来:‘□□一身是胆!’”

顾岳若有所思:“溃兵军心浮动,胆气丧尽,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作鸟兽散。这样的话,空城计的确有用。”

何思慎道:“难得的是还能考虑到善后,一则以威,一则以恩,令溃军不敢作乱,也不愿作乱。”

袁先生道:“所以说秀才成军到底不同。经此一役,民国八年南北再战时,长沙城里的人睡觉都不敢睡,孔校长便命这学生组了警备队,日夜巡逻,使得一师尚能正常上课,‘弦歌不辍,几不知有兵祸云’――哦,这是孔校长后来特命摄影留念,在照片上题的词。”说到此处,他不觉长叹:“三五年内,能够训成这样一支学生志愿军,于愿已足矣!”

顾岳被他说得心驰神往,决心一定要按着袁先生的指导,好好训练小学堂的学生们。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李家桥》新章节尽在“言情中文网”,如遇小说章节不全,请退出百度阅读模式!